隨便翻開一份電子產品的說明書,一定會包含該產品所適宜的環境要求。對的,任何一款電子產品的正常使用與其壽命與環境的關系非常緊密。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個方面,即氣候因素、機械因素、電磁干擾(也稱噪聲干擾)。
氣候因素
常見的二個氣候因素是溫度、濕度,其它還包含氣壓、鹽霧、灰塵、霉菌、日光照射等。
1、溫度
由于電路板的集成化程度高,單位面積產生的熱量迅速增加。為電子產品在給定條件下可靠運行,適宜的環境溫度就顯得非常必要。
另外,產品在運輸中(尤其長距離海運、陸運),會受到高溫、低溫、高低溫循環變化的影響,溫度的變化會引起產品內部元器件和零件的參數變化,直接影響產品正常工作,提前對運輸條件下的各項溫度環境進行測試,避免額外的損耗。
2、濕度
濕度是指在空氣中實際含水量與飽和值之比,常用百分率標識。當濕度高于90%時,濕度增加1%對電子產品的影響要比溫度增高1—2°C的影響大。高濕持續時間越長,產生的影響越大。潮濕會引起金屬腐蝕,降低介質材料的絕緣性能,嚴重時產品會失效或損壞。
其它的霉菌和灰塵和日光照射等環境要求,只對特定類型的電子產品有影響,普通的電子產品上標注防水防塵(IP)等級即可,氣壓是表征該產品在海拔高度范圍內的條件,鹽霧則是在沿海、海上使用的耐腐蝕試驗等級,在此不做贅述。
機械因素
電子產品在使用和運輸過程中,會受到各種類型的機械作用。這些機械作用分為2類:一類是正常的機械磨損,它是設備工作時所固有的,將使設備壽命縮短;另一類是在使用和運輸工具中所承受的外部機械力作用,這個作用是隨機的,主要有振動、碰撞、沖擊、離心加速度等,會對產品產生不可逆的損害。有些產品的安裝就對扭矩進行了要求,若沒標示則忽略不計。
電磁干擾
在電子產品的內部和外部存在著各種原因產生的電磁波,除設備所欲接收的信號外,其余電磁波均屬干擾。電磁干擾可分為外部干擾和內部干擾,其存在將使產品的性能參數發生變化,如工作失穩,噪聲增大,嚴重時會造成機器無法正常工作。需設法避免此問題發生,即EMC問題的處理。